ESG的中國特色:ESG在中國獨特的實踐路徑
概述
在諸多外部環境的挑戰下,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作為衡量一家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和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維度,不僅受到全球投資者的追捧,也受到各國政府及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
在諸多外部環境的挑戰下,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作為衡量一家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和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維度,不僅受到全球投資者的追捧,也受到各國政府及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ESG和CSR是相關的,但并不完全相同。ESG依賴于特定的指標,這些指標可以用來評估一家公司,并決定它是否值得投資。
相反,CSR通常被理解為幫助提高品牌聲譽的戰略措施。
換句話說,從企業作為負責任社會成員的績效來看,ESG可以看作是“定量”的一面,而CSR則是“定性”的一面。
由于ESG具有更全面和可量化的計量標準,因此吸引了更多金融機構的關注。
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部總監張華認為,ESG理念符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
當下,綠色發展是國內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ESG兼顧經濟與社會效益,契合綠色、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對資本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力推廣ESG投資理念也是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必然選擇,可以幫助企業在豐富國內金融資產的同時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
與此同時,全球相繼出臺CSR立法、監管法規、ESG披露指南等政策加速了ESG發展進程,ESG供需兩側有望齊發力:一方面,股東和投資者期望企業在ESG方面有落地的策略、實施和績效,從而保證回報的長期和穩定效益;另一方面,企業期望通過可持續發展,負責任地經營和成長,在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需求以及應對多重利益相關方的訴求過程中,創造商業價值,同時滿足經濟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價值。
今年5月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在京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ESG研究報告(2021)》藍皮書中稱,在疫情的影響和“雙碳”目標帶動下,推動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與企業經營深度融合迫在眉睫,中國上市公司的ESG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而藍皮書認為,中國ESG投資將呈現八大發展趨勢。
一是ESG投資理念與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的要求不謀而合。中國的ESG投資切實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時代特征,以新發展理念為根本指引,充分結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鄉村振興的宏偉布局,以及高質量增長轉型、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
二是監管政策和信息披露將逐步完善,ESG評價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伴隨國內ESG評級熱度提升,監管政策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漸趨嚴,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評價結果可信度進一步提高,能更好地反映社會變化和發展需求,評價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三是ESG評級將成為評價企業中長期成長價值的重要參考。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規范度、透明度、股東回報、認知度、認同度、聲譽管理等,這些因素都與ESG密切相關。ESG評價是展現公司成長價值的重要晴雨表。
四是采用智慧手段開展ESG動態評價,將成為未來ESG投資的重要參考依據。隨著數字產業的發展,評價機構開始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慧手段收集和分析ESG信息,在考察企業ESG績效表現的基礎上,補充了動態監控,提供更多維度的監測,提高評價的效率和質量。
五是投資者越發重視ESG投資策略,ESG產品布局將明顯提速。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綠色產業的發展,實體經濟對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顯著增加,銀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對可持續發展、綠色產業的投資偏好日益增長。
六是上市公司在ESG領域的良好表現對投資價值的正面影響進一步提升。ESG表現良好的上市公司將更好地抵御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風險,風險防控和盈利改善兩大機制將對企業價值產生正面影響。具有ESG基因的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會顯現出更強的韌性,市場也會將更多資金引流至ESG績效更好的企業。
七是中國ESG投資有望從公司向項目、重大技術擴展。ESG投資將進一步考量企業在項目及重大技術應用中的ESG風險,尤其是對環境風險、社會風險的評估與相應風險防控措施的制定。
八是社會、環境等領域代表不同利益的主體將被納入,構建ESG發展新生態圈。未來,利益相關方的主動權和影響力將顯著增強,構建ESG發展新生態圈,形成利益分配相對平衡均勢的格局,攜手共創符合中國國情的ESG生態之路。
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ESG為企業提供了更好應對一系列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的行動框架,也越來越成為全球范圍內衡量一家好公司的重要標準。
與此同時,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特別是平臺經濟,也在積極踐行ESG,探尋可持續發展之路。
比如,阿里巴巴集團日前發布了《2022阿里巴巴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提出要“創造商業之上的價值”,其中“構建參與者生態”是其踐行ESG的三個重要支柱之一。
中國超大市場規模,為踐行ESG提供了獨特的土壤。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平臺經濟之上,各方生態也活躍地參與到與阿里一起共建可持續發展能力中來,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參考樣本。
阿里巴巴ESG策略負責人、羅漢堂可持續發展科學家劉偉表示,在一個商業生態系統中,除了股東之外,各種各樣的利益相關者為達成各自的目標形成動態的關聯共生關系。
從誕生之初便連接多方的數字經濟平臺,天生就擅長聚合生態參與者的力量,建立連接各方的“生態網絡”。
而且,數字平臺上的利益相關者種類豐富且數量龐大,平臺企業作為平臺生態的關鍵物種,有義務也有必要參與完善這樣一個生態,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促進經濟繁榮。
*該作者的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價值大師中文站認可其投資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價值大師網都不對任何會員、顧客或第三方因使用網站上發布的任何內容或其他材料負責。本網站及網站發布的相關通訊中的信息無意成為,也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推薦。本網站上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或任何其他方面。
?